我在北京大學學強基 | 窮理盡微,個性發(fā)展
http://www.reabo.cn  2024年4月20日  來源:北京大學招生辦

  編者按

  懷揣學科夢想與科研熱情,他們在“強基計劃”的指引下從燕園起航。沉潛精微,突破前衛(wèi),基礎學科的奧妙盡顯無疑。求學問道,親炙名賢,科研交流的魅力回味無窮。“強基”四年,他們在北大盡顯身手,迅速成長,無論是學院生活、日常課程,還是師生交流、個性發(fā)展,都有精彩紛呈。聽聽“我在北大學強基”的故事,直擊最一手的“強基”體驗。

  01得天獨厚,全面發(fā)展:

  學院的專屬支持

  姓名:吳芷涵

  年級: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21級本科生

  在本科學習階段,我將更多精力聚焦于科研學習和實踐。盡管本學期我仍需修學21學分的課程,但我仍能確保每周至少投入30個小時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三暑假成功獲得保研直博化學學院的資格后,本科生可以在大四期間修讀研究生專業(yè)課程,為提前成為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科研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與導師和同學的交流合作中,我學會了如何高效解決問題,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這些寶貴的經(jīng)歷更加堅定了我從事科研工作的決心。此外,強基計劃還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使我能夠參與學術交流和科研活動,與國內外優(yōu)秀科研工作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些經(jīng)歷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使我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總的來說,強基計劃對我的學術信念和科研基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我相信,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我將繼續(xù)秉持強基精神,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為科學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

  02學科琳瑯,書海浩渺:

  最難忘的專業(yè)課

  姓名:郁子軒

  年級: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21級本科生

  在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修讀的所有專業(yè)課程中,《結構化學》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這門課的知識層次十分豐富,不僅包含大量的化學知識,還時常借助數(shù)學、物理手段深入剖析化學問題,使我對化學結構有了更加透徹的理解。此外,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也別具一格,混合式教學在賦予學生自主權的同時,也幫助同學對較為抽象的結構知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混合式教學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極大提升了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在線學習平臺上的資源讓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補充內容,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的靈活性。線下的面對面授課和討論會則加強了師生互動,為答疑解惑創(chuàng)造了良機。

  此外,混合式教學還設置有與正課配套的討論課和模型課。討論課上,每個小組都要以報告的形式分享一個理論的發(fā)展過程,這對我理解課程中的抽象概念和相關知識發(fā)展歷程大有裨益,并培養(yǎng)了我團隊合作和公開表達觀點的能力。模型課中,我們旋轉、組合晶體模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晶胞,并一同討論,在深化知識理解的同時,也提升了溝通協(xié)作能力。

  課程內容博大精深,涵蓋量子力學、群論、晶體學等多個領域,很好地體現(xiàn)了強基計劃對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和視野開闊的雙重要求。學習后,我對量子力學在化學中的應用有了初步理解,群論則讓我重新認識了分子對稱性。這些都為我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強基生,我深感自豪。這個計劃不僅提供了廣闊學術平臺,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在浩瀚的科學大海中遨游。通過跨學科學習和團隊實踐,我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堅信,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道路上行穩(wěn)致遠,為人類文明貢獻綿薄之力。

  03深稽博考,研精覃思:

  本科生的學術科研

  姓名:傅爾加

  年級: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20級本科生

  在將近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學院為我們提供了多維度、多層次的課程,比如主要專業(yè)課都會設置成“大班+小班”、“中文授課+英文授課”的形式。各類學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自由選擇的。

  物化所的周繼寒老師所授的“三維成像前沿”,是化院的自主選修課。三維成像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領域,在生物大分子解構、納米粒子三維結構解析等方面有重要應用。這門課在不過分強調數(shù)學原理的情況下,生動詳實地展現(xiàn)了這個領域的樸素圖像。我在大二下學期進入周繼寒老師課題組旁聽組會,大三上學期開始本科生科研的訓練,方向是Pd@Pt納米核殼的擴散層研究,主要應用的技術是原子分辨的電子三維重構。目前參與課題組內兩個工作,主要關注雙金屬納米核殼的擴散界面結構解析及構效關系。

  受北京大學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影響,大學四年如何走過,很大程度上看學生個人的志向和選擇。我的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是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繼續(xù)在科研領域做一些貢獻。

  姓名:胡奕杰

  年級: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20級本科生

  雖然在進入大學前有一定的化學競賽基礎,但豐富的課程內容、專業(yè)課程快節(jié)奏的學習依然讓我感受到十足的挑戰(zhàn),這段學習經(jīng)歷為我之后從事具體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李彥老師的普通化學課堂上,我第一次系統(tǒng)地了解到了碳納米管這一具有迷人結構的碳元素的單質形態(tài),并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決定將碳納米管作為自己研究生階段的核心研究對象,加入到了李彥老師的課題組中進行了關于單壁碳納米管生長的研究工作。

  進入實驗室后,我開始在師兄師姐們的帶領下學習在石英、藍寶石基底上單壁碳納米管垂直陣列、平行陣列的生長方法,并認真學習拉曼光譜、掃描電子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等儀器分析表征方法。在此期間,我也作為一名本科生積極參與李彥老師課題組的組會討論,在組會上進行了文獻匯報和工作匯報,學習了各位師兄師姐的科研思路、研究方法。同時參與文章發(fā)表,參加紀念單壁碳納米管發(fā)現(xiàn)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做墻報展示,既在批判性學習中加深了對于前沿問題的認識,也鍛煉了科研匯報的能力。

  這一段科研經(jīng)歷及與組內師兄師姐的討論讓我對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有了充分的認識,對于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工作以及研究生畢業(yè)后的發(fā)展方向有了自己的計劃與展望:我希望能通過研究生期間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拓展自己的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對所研究領域進行充分的實驗探索,有一個全面、清晰、深刻的理解。

  未來,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獨立的研究者。我希望能夠在學術界或工業(yè)界就重要的科學或技術問題開展自己的研究項目,并為解決這些問題做出貢獻;我也希望能夠與工業(yè)界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04未名年華,鵬霄萬里:

  燕園四載與無限未來

  姓名:戴一丁

  年級: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21級本科生

  作為一名強基生,我對于在化院的學習生活最深刻的感受是“忙碌而充實”。

  在學習方面,在我們的培養(yǎng)方案中,既有幫助我們夯實基礎的專業(yè)核心課,比如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等,也有讓我們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選課的自主選修課,比如中級有機化學、中級無機化學等等,在前幾學期還有許多實驗課幫助我們學習實驗知識,培養(yǎng)科研技能。

  在生活方面,化院學工的大家庭總是能帶給我溫暖。學院學工組織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涵蓋學習,科研,交友,就業(yè)指導等多個方面,充實我們的課余生活。作為化院學工大家庭的一員,我從大一時擔任各種活動場務,到大三組織籌備新生舞會、新生歌會等學生會工作,在團委老師和學長學姐的指導幫助下,我在兩年多的學工工作中不斷鍛煉自己的能力,開拓自身的眼界,同時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科研方面,學院支持我們本科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課題組學習。在我們課題組,導師經(jīng)常關心我們本科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我的師兄也非常認真負責,對我要求很高,幫助我學習實驗室安全守則、各儀器的使用,帶我盡快走上科研的正軌。

  未來,我希望在研究生階段繼續(xù)學習,畢業(yè)后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關于北京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ǎng)(www.reabo.cn)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