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嚴德尊 甘為人梯——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在第38個教師節(jié)的寄語
http://reabo.cn  2022年9月11日  來源:吉林大學

  端嚴德尊 甘為人梯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在第38個教師節(jié)的寄語

  吉林大學校長 張希(2022年9月10日)

  在2022年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我代表學校,代表學校黨委姜治瑩書記,向全校教師致以節(jié)日的問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全校教師注重發(fā)揚吉大“厚基礎、重實踐、嚴要求”的優(yōu)良教學傳統(tǒng),使教學和科研并重的學術生態(tài)得以鞏固,教書育人的質(zhì)量不斷提升。今年春季學期,因為疫情防控要求,學校不得不開展全面線上教學,共開設了2459門理論課,其中必修課1520門,選修課939門,參與授課教師3801人。課程開出率達100%,學生滿意度為94%。此外,學校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線上學術活動,共舉辦了2500余場線上講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學習。線上教學期間,老師們精心講授,同學們主動學習,師生齊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將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育人成才的新動力。

  今年,我們專門為從教整10年至整40年的老師們頒發(fā)紀念章,肯定大家為教書育人做出的重要貢獻。這讓我想起40年前的開學典禮,化學系隆重為化學學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三位創(chuàng)系元勛贈送牌匾,物理化學奠基人蔡鎦生老師和無機化學學科奠基人關實之老師的牌匾上都寫道“功高振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和生物化學學科的奠基人陶慰孫老師的牌匾上寫道“春風桃李”。1990年唐敖慶老師執(zhí)教50年時,化學系贈送唐老師的牌匾上寫道“功昭校史”。我專門撰文講述過唐敖慶老師、關實之和陶慰孫夫婦的故事,今天我想講一點蔡鎦生老師的故事。如果將唐敖慶老師的講課風格比作貝多芬的交響曲,氣勢宏浩,結構嚴謹;那么蔡鎦生老師的講課風格則猶如肖邦的小夜曲,細膩,親切。蔡鎦生老師是一流的實驗化學家,他十分重視實驗技術在科研中的作用,既自己動手搭建儀器裝置,又注意新技術的移置運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指導學生們做成精度達0.01攝氏度的恒溫槽、測量放射性強度的計數(shù)器,組裝了第一臺氣相色譜,搭建了萬伏高壓閃光光解光譜測量設備等等,盡可能開發(fā)各種先進儀器,不斷拓展大家對物質(zhì)結構及其轉化的規(guī)律認知,使當時吉大的物理化學研究處于領先行列。在實驗研究中,蔡老師特別強調(diào)實驗記錄的真實性和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重復性,他曾說:“做實驗發(fā)表文章,為了可靠,至少要重復十遍”。在科研選題方面,蔡老師總能站在時代的高度選擇科研課題,前瞻性地開展了催化動力學和光化學研究,特別是烴類氧化課題,到現(xiàn)在還是催化研究的熱點。在蔡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學會了科學思維,掌握了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熏陶和影響更是受益終生。

  蔡鎦生老師(右一)指導學生實驗工作

  識才、愛才和育才應該是教師的本能,獎掖和提攜后學應當不遺余力。在吉大文史學科建立70周年之際,我想與大家重溫著名教育家、作家楊振聲老師的故事。西南聯(lián)大時期,他是中文系的教授,擔任西南聯(lián)大常務委員會秘書長,后來曾擔任過當時青島大學的校長,1952年院系調(diào)整時,他來到了吉大的前身—東北人民大學。早在1924年,楊振聲老師憑借新文學史上的第一部中篇小說《玉君》揚名文壇。他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五四”新文學運動反帝、反封建的傳統(tǒng),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魯迅稱他是一位“極要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家”。除了個人文學創(chuàng)作,他還提攜了一大批青年作家。蕭乾稱他為“啟蒙老師”。沈從文蜚聲文壇,也和他的提攜有很大關系。楊老師的學生孫昌熙回憶道:“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為中國文學披荊斬棘開辟道路,或者說‘打天下’,是勝利的。那標志,就是新作家群的不斷涌現(xiàn)!睏钫衤暲蠋煂吷牟貢2379冊全部捐獻給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這樣的故事在吉大的歷史中不勝枚舉,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愛滿天下,樂育英才”。

  楊振聲老師畫像,吉林大學藝術學院李廣德教授團隊創(chuàng)作

  我們都知道,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愛國是立德之源。今年也是地學學科創(chuàng)立70周年,值此特殊時刻,我們非常懷念為地學學科建設和國家地學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先賢們。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和教育家李四光,他是長春地質(zhì)學院的首任院長。李四光老師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女兒李林老師和女婿鄒承魯老師同時于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演繹了教育世家“一門三院士”的傳奇。李四光老師一生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發(fā)展需要石油,他就投身石油的普查和開采;國家發(fā)展需要核技術,他就投身鈾礦石資源的勘探;國家地學人才匱乏,他就投身辦校治學和人才培養(yǎng)。1971年李四光老師去世時,周總理前往八寶山公墓為他送別,當時并沒有準備悼詞。告別儀式前,李林轉交給周總理一封李四光留下的信,是他在病床上寫給總理的,信中說:像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中國人民應該有力量,有志氣,要克服一切困難發(fā)展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信中還說,他一直在思考地震預報和海洋地質(zhì)的問題,唯一放不下的一件事,就是地震預報工作沒有過關。在征求家屬的意見后,周總理臨時決定以這封信代為悼詞。周總理這份特殊的悼詞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的愛護,同時折射出“大地之子”李四光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

  吉林大學校園內(nèi)的李四光老師雕像

  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蔡鎦生老師說:“導師的導字,是引導的導,不可機械地理解成指導,更不可以自命不凡地指導別人,要知道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總是向前的,要懂得學生會超過老師的道理,所以引導是我的責任,指導我是不敢當?shù)摹薄_@字里行間既能反映蔡老師的謙遜,也看出了他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教育追求。社會學家潘光旦老師曾這樣描述師生關系:“學校,猶水也,師生,猶游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先導,小魚尾隨,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不求而至,不為而成!边@是身教和言傳并重、潤物無聲的教育境界,F(xiàn)在,有的老師常常稱學生為“孩子”,我理解這是為了表達對學生的愛護之情,但我并不認為這是恰當?shù)姆Q謂。大學里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自由意志與獨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而非尚未脫離襁褓、仍需看管監(jiān)護的孩子。學生私下有時也會以幽默詼諧的語氣稱自己的導師為“老板”,起源也許是因為導師對課題來源、培養(yǎng)經(jīng)費等負有很大的責任。但導師并非真的是課題組的“老板”,導師和學生不是經(jīng)濟雇傭關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的涵義比“老板”要深刻得多。這些稱謂似乎是“小事”,但我擔心它可能會扭曲了正常的師生關系。實際上,學生向老師學習,老師向?qū)W生學習,師生間自由平等地交流,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品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è)。而教育的關鍵則在于教師,教師決不僅僅是一份光榮和神圣的職業(yè),更承載著甘為人梯、薪火相傳的使命與擔當。

  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
 關于吉林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ǎng)(reabo.cn)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